2020年11月6日下午,文创科技园举办了“‘白马与花田’——地方创生在地行动的青年艺术力量”主题沙龙。沙龙在前两期举办的基础影响力继续扩大,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由校内美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学院等院系的师生,以及兰州大学、兰州文旅企业的部分嘉宾参与凯发app官方网站的线下活动,同时应西北民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天水师范学院等院校师生的要求,沙龙活动进行了同步线上直播。
本期沙龙以“花田艺绘”计划为背景展开。“花田艺绘”计划是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向勇教授发起的四川宣汉白马镇毕城村乡村建设的一部分。自2018年起我校唐兴荣老师积极参与北京大学向勇教授发起和组织的一系列乡村振兴和地方创生项目的研究和在地实践。艺绘计划是今年花田艺穗节的主要内容之一,活动从准备到结束持续了三个月之久。唐兴荣老师是此次艺绘计划的主要策划和组织者,也是青年艺术志愿者在地创作的主要导师之一,唐兴荣老师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的导师对青年志愿者进行了线上培训,并驻村二十多天进行现场指导。艺绘计划是以青年艺术志愿者为主的乡村在地艺术创作社会公益实践项目,活动从全国700多名志愿者中筛选了70名分两期在毕城村进行艺术墙绘、公共艺术创作、艺术支教、纪录片拍摄等公益活动。通过此次艺绘计划的实施,让大家看到了90后、00后青年学子和艺术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关注和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的社会责任心、公益性和艺术性,也看到了青年学子面对艰苦的乡村工作环境所涌现出的乡村振兴在地行动的力量。
青年与艺术在乡村场域发生的化学反应将极具话题性和张力。乡村振兴的希望在年轻人,一旦有大批的年轻人爱上乡村,投身乡村建设事业,他们的朝气、活力、思想、才能将为乡村带去新希望,带去新文化、新美学与乡村传统的碰撞与交融,进而产生新的力量。青年艺术家虽然在艺术创造上处于成长期,但他们的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先锋性和试验性,对乡村新场域的营造具有重要意义。同样,艺术、青年是乡村对外传播和与外在世界链接的最好话题与通路,在世界范围内以艺术激活和振兴乡村的成功案例有很多,值得我国乡村振兴实践学习和借鉴。
沙龙活动首先播放了由成都理工大学蒋建华老师执导的《白马与花田》纪录片。影片以以北大向勇教授、北大学子、兰州文理学院教师及其他高校教师和志愿者返乡建设白马新故乡的故事为背景,影片洋溢着浓浓的乡愁,同时也反映出了当下乡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传统艺术、文化面临失传的境地,年轻人渴望通过求学去城市发展而乡村越来越缺乏年轻力量的现状,新文化、观念与乡村传统观念和文化的碰撞等。通过影片的观影,对参加沙龙的老师和同学也是一次乡村现状的再认知和教育。
随后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花田艺穗节和艺绘计划执行总监黄彬彬同学以自己“进北大、出北大”的求学和心路历程为大家介绍了她在北大求学期间广泛参与各种艺术、社会活动的过程,并强调自己之所以能在毕城村的建设中担任诸多重要组织和执行工作,主要得力于自己在求学期间的积累。同时,黄彬彬同学也分享了自己以志愿者身份参与乡村建设、在乡村与村民和孩子们交心做朋友,并得到村民认可的过程,并鼓励我校同学关注乡村振兴大战略,将创新、创业理想投入乡村大舞台,并积极实践,相信终会有回报。最后黄彬彬同学为大家系统介绍了花田间的规划和未来发展愿景,也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够加入花田大平台,一同参与中国乡村建设。
紧接着由参与此次花田艺绘计划的甘肃青年——兰州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包爱强同学分享了他参与此次花田艺绘计划的过程和精彩工作花絮。他认为参与此次花田艺绘计划受高温天气影响,虽然过程极为艰辛,身心也极为疲惫,但通过团队的合作,创作出了符合预期的作品,为乡村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工作中也与来自全国不同地域的青年朋友收获了难得的友谊,也是一次自己精神的升华。包爱强同学在乡村一线的实践,使他更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了乡村,也坚定了他以后将乡村建设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的愿望。
沙龙最后由甘肃多年来一直从事公益事业、艺术乡建的实践者胡建强老师为大家分享了自己研究生毕业由最初在北京从事艺术策展工作,转向在乡村创办“百姓幼儿园”的历程,并为大家详细分享了自己从事幼儿教育的理念和做法。在经历数年的坚持后,“百姓幼儿园”因种种原因停办,随后他投入乡村书院的公益事业,继续通过乡村书院服务于乡村儿童。胡建强老师分享了自己创业的艰辛,但他相信只要坚持初心,明白自己在创业过程中想做什么,只要目标清晰,有所坚持,在创业路上资金、人才这些问题都能解决。同时,胡建强老师也是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典型案例——秦安县石节子村的主要策划者和多年的坚守者和建设者。并为同学们分享了艺术与乡村振兴关系的思考。
随后在小范围内我校部分师生和参加沙龙的嘉宾共同就我省乡村建设的现状,问题以及有可能开展的艺术、文创介入的乡村建设合作和实践进行了深度交流。